锂电软包amp长薄化电池将带动叠片设
锂电中段核心环节,软包长薄化方形电池发展将会显著带动叠片设备需求
叠片为中段核心环节,软包长薄化方形电池发展将会带动叠片设备需求。目前叠片机仍处于技术迭代期,设备商新老玩家均积极布局。需要重点跟踪相关设备商开拓下游客户情况及中标情况,部分龙头企业已获得行业头部企业的广泛认可,实现批量生产。
1)叠片为中段核心环节
卷绕/叠片为锂电池中段电芯装配工序核心环节。相较于卷绕工艺,叠片形成的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稳定内部结构、更高安全性和更长循环寿命等优点,但面临效率低、设备投资额较高等痛点。
东吴证券认为随着我国优秀叠片机厂商加大研发以持续提升叠片机效率、国产叠片机放量实现降本,叠片工艺的低效率、高成本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随着软包占比持续提升长薄型方形电池快速发展,叠片需求空间广阔:
①软包天然适用于叠片工艺,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性能更优越的软包电池占比将不断提升;②新能源车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提出更高要求,各电池厂对此均提出了方形电池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例如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蜂巢能源推出短刀电池、中创新航推出全极耳叠片电池和OnestopBettery等,随着方形电芯尺寸逐步变大厚度逐步变薄,叠片重要地位日渐凸显。
随着软包电池占比不断提升方形电芯长薄化发展,预计到年全球叠片机需求将超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4%。
2)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玩家多选择叠片路线.
根据高工锂电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松下等,其中布局软包路线的LG新能源、SKI等中段工艺为叠片;长薄化方形路线的比亚迪(刀片)、蜂巢能源(短刀)、中创新航(全极耳叠片电池和One-stopBettery)也采用叠片工艺,远景动力的部分方形也选用了叠片路线。
中段叠片工艺的动力电池厂均有较大规模扩产规划,将带动叠片设备需求。
)叠片机仍处于技术迭代期,设备商新老玩家均积极布局
目前叠片机的Z字切叠一体机成为发展趋势,且效率不断提升。
我国龙头设备商如先导智能、利元亨等均推出了切叠-体机,效率方面先导智能最高叠片效率达PPM(0.s/pcs)、利元亨正在突破0.s/pcs的速度,而国外设备的价格和交期不具备竞争力,随着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积极扩产,先导智能、利元亨等国产设备商的叠片机已经大批量中标,未来叠片机国产化趋势将日益明朗。
除了先导智能、利元亨等深耕锂电行业多年的设备商外,叠片机环节也涌入了较多新进入者,例如奥特维、博众精工等光伏和C行业设备商,主要系叠片机市场需求更大叠片技术路线仍处于变革中,同时新进入者具备相应底层技术。
认为叠片机环节具备较高研究价值
①下游电池厂与设备商多为深度合作关系,随着动力电池厂积极扩产,国产叠片机厂商有望获得大批量订单,故需要重点跟踪相关设备商开拓下游客户情况及中标情况;
②叠片机技术仍处于迭代中,国产叠片机厂商能否持续提升设备效率、推出切叠-体机等的技术进展也十分关键。
美国光伏市场高速增长、潜力巨大,拥有东南亚产能的光伏企业更为受益
长江证券认为,在ITC带来的抢装周期、以及当前可观的电站收益率下,美国光伏市场装机量大概率超预期,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拥有东南亚产能的公司最为受益。
1)复盘:降本+ITC驱动光伏成为美国第一大新增能源
美国市场能源结构变迁历经两个阶段,一是天然气降价实现对燃煤发电的替代,二是以光伏为首的可再生能源扩张迅速,以较低的运营成本逐步替代天然气。
-年ITC税收减免等政策友好叠加光伏度电成本快速下降,美国光伏新增装机CAGR达到5.25%。
目前光伏已成为美国新增发电的主要来源,年占比达到46%;尽管如此,在美国年发电结构中,太阳能发电仅占到总发电量的2.86%,渗透率提升的空间巨大。
2)驱动:内外政策向好+高经济性,需求潜力突出
美国市场超预期的核心驱动之一在于政策的内外向好:
①本土政策全方位支持,财政激励类政策上-年ITC退税带来抢装周期,BBB法案若通过将提供乐观预期;管理类政策上净电量结算模式(netmetering)改为净电价结算netbilling,将进一步激励美国户用储能装机高增
②贸易风波再起,整体方向边际改善,年初以来包括使用过新疆硅料的组件扣押在2月底逐步放行;5月2日美国贸易办发布备忘录,明确使用来自中国的多晶硅在中国境外生产的硅片不受调查约束,东南亚硅片产能的电池组件企业短期显著受益;5月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四年前依据所谓“01调查结果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两项行动或将分别于今年7月6日和8月2日结束。
核心驱动之二在于高经济性,尽管在目前原材料、运费成本高企和关税影响下,PPA电价的上涨仍然能保障电站收益率可观。
)展望:H2仍存超预期可能,中长期光储大时代开启
光伏方面,H2是否实现超预期核心在于相关贸易政策的裁定结果,结合备忘录及“01”或取消等摩擦缓解信号,方向上逐步改善,年美国光伏需求仍有望保持增长。
极端情景下,亦不乏结构性超预期的表现,即东南亚有硅片产能的企业盈利能力有望大幅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中长期来看,美国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方向及光伏发电性价比提升的趋势不变,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有望超过40%。同时,中国光伏制造竞争力远强于美国不变,国内企业经过应对调整之后仍然将受益于美国市场的高增。
储能方面,在各州政策积极落地、电力交易系统完善的背景下,美国储能市场有望迎来爆发,预计-年新增储能装机分别为2.6、2.9GWh,同比增长54%、9%。
4)高海外产能+高光储占比的企业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