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一击雅迪G5发布,会延续X战警辉煌,
天津展结束了,为了避免以往在无锡开会把经销商“软禁”在会场的尴尬,以及不想错过《新国标》前最后一个大展的热点。
雅迪在展会期间,在天津开了一场新车发布会,新品名称:G5。
不捧不黑,老实说,雅迪已经多年没有发布像样的产品了,那么,这次G5车型能不能摆脱这种无奈呢?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款车到底是什么样?
[1]G5到底有啥?剖开营销术语看内核!
先来说一个非电动车专业媒体传播中的一个错误。
这个错误,不知道是雅迪没有看到,还是为了国内推广被刻意忽略。
雷霆在此特别提醒消费者:G5车型很棒,但并不符合《新国标》要求。
拨开综艺节目、美国代言这些浮躁的外衣,我们只从产品层面,看这款车的市场价值。
抛开各种宣传用词,G5核心卖点主要如下:
第一,电池是松下的,安全性能有保障,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电机是雅迪自主研发,功率W,强调了防尘放水等级是IP57,可以短时碰水;
第三,车架是一体化的,减震是摩托车级的,车胎没气也能低速行驶;
第四,有个7寸大屏幕,能随光线明暗调节,可以在手机装APP了解车辆情况,比如防盗。
整体感觉下来,G5从外表到内在配置,应该都没有什么突破。
外观,是小牛N1车体与gogoro车灯的合体,车前突兀的一块7寸大屏,有没有感觉似曾相识?没错,很多老年电动汽车里面,都这样配。
雷霆不禁想问,G5设计团队就不能走点心,让显示屏更融洽一些吗?说好的简约美呢?
配置方面,小牛同款电池供应商,轮胎和绿源的扎不破轮胎一样,W电机妥妥不能算“国标车”,防尘放水等级IP57,不太通俗,容易忽悠人,其实就是行业常见的防水电机,不能在水里泡太久。
尽管如此没有新意,但雷霆还不得不赞的是,雅迪在减震方面所用的配套,应该是业内最好的,这一点对消费者来说在骑乘感受上对比明显,确实是聪明之举。
至于所说的国际售价和国内售价对比,希望这次雅迪G5不要像E3那样,出现宣传配置与市场配置不一致的“降配门”。
毕竟,同配产品比行业高出-元,利润已经足够好了,要知足。
[2]市场预期之谜:成功还是失败?
我们多次说过,也得到行业人士的认同:雅迪产品的辉煌,止步于X战警系列。
此后,在产品层面,都是雅迪供应链优势的贡献,研发设计基本毫无建树。
特别是Z3及Z3s系列。
Z3及Z3s为什么会失败?
直白的讲,雷霆认为,是雅迪“更高端”口号太迷人,连雅迪自己人都被忽悠信了。
近五年来,雅迪的发展速度行业有目共睹,但也让雅迪在产品研发层面,产生了迷之自信。
尤其是上市前X战警系列的成功,加上上市前后的品牌“更高端”和“热销”全球。
原来坐在研发办公室里名不见经传的设计员,也能穿梭在各大城市,在发布新品的时候,过一把“梦想窒息”的瘾。
但纯原创的像样的产品,拿不出一款。
与此同时,这种“迷之自信”在其定价策略上,也同样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中低端产品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但高端产品消费者则在意度更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端产品消费者不在意价格。
与此同时,如果新品的量产不能达到一定规模,单车价格上的利润,并没有意义。
这也是小牛在定价上,为什么始终紧贴成本的原因。
小牛电动在招股书中就明确表示,公司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增加产品和服务销售,维持或提高价格,提高成本效率和管理运营费用的能力,告知投资风险称:无法保证未来能从经营活动中产生净利润或正现金流。
Z3也好,E3也好,包括刚刚发布的G5。
一款行业均价5千,最高定价6千的车型,雅迪起步就是,说真的,确实有点让人有点“窒息”。
关键是,此类产品是有参考系的,小牛后续的M1和U系列车型的失败,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训。
反观雅迪自身的成功案例,X战警系列正是因为让消费者觉得更加划算,更具“性价比”,更加与众不同,才得到市场青睐。
我们衷心希望,雅迪在走向“更高端”“畅销77个国家”有了美国形象之后,不要丢了国民市场车型的开发投入,毕竟支撑雅迪万年销量的市场,雅迪超过2万家终端店面的,是在中国!在中国广大的二三线城市!